English
Version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于1984年,由朱镕基教授兼任院长至今。学院以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为宗旨,建院十几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200多名本科生和1200多名研究生。

系所建设

学院现设经济、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与金融、会计五个系,并有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房地产、技术经济与能源系统分析四个跨学科研究所和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两个研究中心。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本科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也设在我院。


朱院长与第一副院长赵纯均教授亲切交谈

师生情况

学院现有教师109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2人,讲师28人,助教17人。教师中1/3具有博士学位。为适应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学校还先后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企业家40人担任名誉教授或兼职(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137人, 其中,本科生666人,硕士研究生(包括MBA)1017人,博士研究生75人,在职申请学位人员199人,双学位生180人。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八分之一。

教育教学

学院重视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案例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国经济管理案例库”共收集国内外案例200多个,并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学院MBA课程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织编写了MBA15门主要课程的16本教材,现在已经出版9本,由于结合了国外管理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我国国情,受到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学院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合编的《国际工商管理案例丛书》(共五册),特别注意收入有关我国企业的内容。学院还自编了全部是国内案例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案例》教材。老师们在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并自编了一些案例集。目前,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而组织编写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集即将出版。学院与香港大学合作开发的管理案例,也将在1999年出版。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始终注意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理论与实际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到1999年3月,学院共承担科研课题400余项,已完成310多项。项目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士点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八五”和“九五”攻关项目、863高技术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和各部委、省市有关协作项目等。全院共有55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各部门、省市科技进步奖、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励。我院主持完成的“中国技术创新研究”是“八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中唯一的一项重大课题。“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再造工程”、“云南省高科技发展规划”、“我国管理教育研究”等研究课题,针对我国在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典型大型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管理教育界的紧迫问题开展的重要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获得有关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学院在国内最先引进、建设了金融工程学科,并主持了“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融数学、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中金融工程部分的研究,在推动我国金融工程研究方面处于前沿地位。

学术交流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已与世界许多知名高校及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联系,其中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管理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等等。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的其他一些大学以及香港、台湾的多所管理学院也有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合作的内容包括学者互访、讲学、合作科研、交换留学生等。十几年来,学院先后派出百余名教师赴外攻读学位或进修、访问、讲学和参加学术活动。最近又和哈佛商学院合作开展以“网络时代的管理”和“全球商务环境及管理”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标志着我们的学术合作与交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基本设施

1997年8月,由香港恒生银行董事长利国伟夫妇捐资兴建的学院新馆“伟伦楼”交付使用。新馆建筑面积13000多平米,内设国际学术报告厅、案例教学教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图书情报中心、语音实验室等。每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都有专用办公室,学院为每个老师都配备了计算机、电话,各种办公、教学设施全部配备一新。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拥有最新微机100多台;图书情报中心藏书6万多册、订有中外期刊600余种,并有BPO管理期刊全文光盘检索系统等先进设备。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学院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