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点简介

  福州大学座落于福州市西面风景秀丽的闽江之滨,创办于1958年。建校以来,学校坚持走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路子,以"抓质量、上水平、创特色"为办学的指导思想,经过43年的建设与改革,现已发展成为福建省属唯一的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发展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6年至2001年,福州大学列入福建省属高校唯一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校本科生进入本一批即重点批招生的行列,整体办学进入了较高层次院校之列。

  全校设有12个学院,22个系,7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8个"211工程"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1个"全国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生约17000人,成人教育学历类学生近4000人。建校43年来,学校已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近5万名,博士、硕士研究生800多名。

  学校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可镁教授任校长。在近1000名专任教师、专职科研人员中,有正、副教授500多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4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专家2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0多名。学校还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阿伦·克鲁格爵士等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我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学校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成果丰硕。全校现有1个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分析测试中心,2个省重点(开放)实验室,4个省本科教育重点实验室, 1个设计院,26个研究所;近年来取得主要科技成果近2000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科研奖19项,所发表的论文数连续居全国高校第60-80名之间,科技综合实力排位曾有多项指标进入全国地方高校前10名,其中获自然科学奖项目曾列全国高校第9名。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英、德、法、俄、日本等国家数十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协作关系,并与英国内皮尔大学联合创办"福州大学中英内皮尔学院"。

  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体系已具相当规模。校图书馆藏书106万册,中外期刊7800多种;校计算机网作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福建省网主节点,已于1995年11月与国家教科网及国际互联网 INTERNET联网。

  1998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福州大学设立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招收博士后6名。

  二、招收博士后信息

  (一)具体专业:
  1、物理化学
  (1)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催化、结构化学、功能材料、量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电化学等。

  (2)研究项目:无钴高活性氨合成催化剂的研制;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研究;钌系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工艺流程研究;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性能检测研究;新型光记录介质材料的开发;周环取代酞菁位置异构体构效关系的研究;两亲性酞菁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相关性;新型医用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固体表面反应的轨道相互作用规律研究;金属氧簇化合物表面的d-pл键理论及其应用;金属氧簇合物固体的能带结构研究;化学理科基础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设;前过渡金属的金属冠醚的设计、合成结构和性能;DNA的电致化学发光探针研究前过渡金属的金属冠醚的设计、合成结构和性能;新型电致化学发光核酸探针的研究;光催化功能材料的研究与系列产品开发;微波场助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气的研究;光催化膜功能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3)本专业博士生导师:魏可镁院士、黄金陵教授、刘世雄教授、李俊钱教授、王文继教授、陈国南教授、付贤智教授等。

  (二)具体招收条件:凡是新近获得博士学位、专业对口、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均可申请到我站做博士后。

  三、提供待遇

  (一)博士后的科研和生活费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自筹经费招收由省政府)拨给,每人每年3万元,两年共6万元。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第一站和第二站工作期间的职务工资,分别按讲师职务工资标准的第四档和第五档确定,并享受我校正式职工同等的平均生活福利待遇,同时每人每月享受300元生活补贴。博士后进站后,学校根据其开题情况,提供3-5万元的博士后研究起动费。

  (二)住房及家属安排:提供二室一厅带家俱、电视、电话、热水器、灶具、空调等生活物品的住房一套。配偶及子女一并流动,在福州市落暂住户口。配偶如系国家正式职工,由本校按借调人员安排适当工作。博士后子女按我校正式职工安排入托、入学。

  四、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福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吴素萍      邮 编:350002
  联系电话:0591-7893144  传真:0591-7893404
  E-mail:pgd@fzu.edu.cn
  网 址:http://www.fzu.edu.cn
 



未尽事宜,请直接与福建省人事厅专家工作处联系
联系人:曾铭  联系电话:0591—7846674
E-MAIL:
zhuanjiachu@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