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站点简介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创办于1960年,经数十年的发展,在结构化学基础研究、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和晶体高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影响。与此同时,我所还开展应用化学和金属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研究发展工作。现我所设有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晶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测试中心及信息中心。全所现有职工36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博士生导师19名、正研究员级23名、副研究员级5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院、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专家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名。
历年来,已取得科技成果203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91项,其中问鼎国家科技三大奖及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0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并获得多项国际奖和民间大奖;"八五"以来,发表科技论文被SCI收录数及被引用数居国内1500多个研究所的前列,此外还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和编、译著。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好的博士后培养条件,两大学科领域的研究近十几年来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经国家人事部批准,1989年,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化学学科成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已出站博士后14名,在站博士后4名。
二、招收博士后信息
(一)具体专业
1、结构化学
(1)研究方向:依托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前沿领域的金属团簇化学为主攻方向,探索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宏观光、磁、电、催化、生化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研究其潜在的应用。
(2)主要研究项目:金属硫化学和原子簇化学;结构无机化学;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无机配位聚合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的簇模拟;重要生物过程中的结构化学问题;金属团簇功能新材料的设计、模拟与预测研究;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研究;生物大分子、现代药物和仿生材料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腐蚀电化学及腐蚀控制、监测、检测等研究。
2、新技术晶体材料
(1)研究方向:以结构化学为基础,以新技术晶体和新型光电子功能材料为主攻方向,从合成、晶体生长、结构分析、性能表征到器件研制等进行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2)主要研究项目:新型非线性光学变频晶体材料;激光晶体与器件研究;晶体中激活离子的激光性能;晶体生长及机理研究。
(二)本站点博士生导师:张乾二院士、梁敬魁院士、吴新涛院士、黄锦顺、沈鸿元、罗遵度、苏根博、洪茂椿、程文旦、姚元根、曹荣、董振超、王国富、吴克琛、黄艺东、郭国聪、卢灿忠、杨国昱、陈忠宁研究员等。
(三)具体招收条件
凡是新近获得博士学位、专业对口、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均可申请到我所做博士后。
三、提供待遇
(一)提供三室一厅(70--80平方米)住房一套。
(二)工资和津贴每月2500元左右、并享受与我所职工同等的福利待遇。
(三)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博士后本人流动。
四、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Structure of Mat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杨桥西路155号
(55 Yangqiao Road West, Fuzhou,Fujian, 350002P. R. China)
邮编(POSTCODE):350002
电话(TEL):0591-3716824 传真(FAX):0591-3714946
电子信箱(E-mail): yjs@ms.fjirsm.ac.cn
主 页:http://www.fjirsm.ac.cn
主管部门:研究生部
联 系 人:吴克琛 何小星 张 婧 |
|
 |
|
|